11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颜海英教授应邀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为全体师生作出一场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文明传播与交流——公元前12世纪的埃及与地中海世界”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高贤栋老师主持,魏凤莲副院长与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讲座,颜海英教授通过对大量的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分析,向大家展示了埃及在地中海世界中的独有特点,并引入了对爱琴列表的思考,多角度、深层次地说明了埃及作为重要中转站,在特洛伊战争的背后扮演的重要角色,进一步佐证了埃及在整个地中海商圈中的特殊地位。其后,颜海英教授指出,到了公元前12世纪,地中海东部的城邦与国家纷纷覆灭,埃及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衰落期。从开始的一荣俱荣,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出现,到接下来的一衰具衰,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多米诺骨牌似的大衰亡现象呢?这依旧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综合了“海上民族”的入侵和气候等因素,颜海英教授指出:在公元前12世纪大衰亡之前,地中海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各国之间有密切的外交联系与商业往来,这使得他们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导致了这些处在同一链条上的国家,更易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然而埃及处于这一链条上的特殊环节,很多时候是被动参与地中海世界的互动,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弱,这也是导致它衰亡得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最后,颜海英教授将中国与埃及进行类比,提出中国和埃及同样是后起之秀,在这个大熔炉时代拥有相似的角色与时代特征,这使我们在思考现实问题时,反观那个时期的历史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古代史研究如何体现现实关照,体现任何历史都是现在和过去的一场持续对话这一学科特征。地中海文明圈,以及那个时代的“全球化”对我们今日的全球化的实践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正如颜海英教授所说,我们应“在他者当中看到自己,在历史当中预见未来”。
颜海英教授的学术讲座,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学术观点睿智深刻,声情并茂,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大量且细致的史料让大家对埃及与地中海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最后,同学们就本次学术讲座、以及在古代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颜海英教授请教,颜教授以旷阔的眼界、风趣的语言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充分体现了历史研究对现实的关怀。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讲座意蕴深厚,使同学们对历史研究又有了新的理解,对看待与研究事物的方向和角度有了新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同学们更加热情、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拓宽了治学思路。(图文:宋冠依 审核:魏凤莲)